9月11日下午,沈阳大学马孟龙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在校图书馆B410举行,文法学院领导及师生120余人参加了聘任仪式。聘任仪式由刘巍副院长主持,杨小梅院长为马孟龙教授颁发聘书。

马孟龙教授的学术成就令人瞩目,他的研究成果涵盖了秦汉史、历史地理、出土文献等领域,尤其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重大建树被学界广泛认可。此次聘任马孟龙客座教授必将为沈阳大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聘任仪式结束后,马孟龙教授为在场师生作了题为《从“东西对立”到“内外有别”——西汉国家政治地理结构演变》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前,他首先回忆了自己本科学习期间在沈阳大学的学习经历,并对自己的几位任课教师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他说:沈阳大学是我学业起步的地方,这离不开当年老师们对我的培育。现在我也是一名教师,也要授课带学生,虽然我未必如当年老师们做的那样好,但是却时时以母校老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就此而言,沈阳大学老师的理念和精神,依然在我身上延续……


讲座开始,马孟龙教授讲到历史地理问题研究路径经历了从沿革地理到政区地理再到政治地理的转变,它们之间的关系层层递进。他提出,就政治地理而言,还应考虑政区背后的政治因素。在引入西汉政区地理问题之前,马孟龙教授先以上世纪80年代的我国行政区划排序为例,解释了何谓“国家政治地理结构”,即国家内部诸政区在政治地位上存在秩序化的差异。随后又以“政区排序”为切入点,代入正题。接着马孟龙教授从《汉书·地理志》郡级政区排序及其反应的国家政治地理结构、张家山汉简《秩律》郡级政区排序及其反映的国家政治地理结构、京畿—准京畿—内郡—边郡圈层政治地理结构的形成、西汉政治地理结构中“王国”地位的变化、西汉后期现实与观念之间的国家政治地理结构的差异等五个方面对西汉国家政治地理结构演变进行了考证和分析,同时马孟龙教授进一步总结了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意义一定是为现实服务。



马孟龙教授讲座中,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内容、体现学术最前沿的学术视野、严谨治学的学术品格、超越前人的学术成就都使在场的师生沉醉其中且钦佩不已。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争先恐后地与马孟龙教授进行交流和互动,马孟龙教授耐心幽默地解答大家提出的各种困惑和问题,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讲座最后,他动情地说沈阳大学的学习经历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永远无法割舍。他鼓励学弟学妹要珍惜自己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要学有所成,至少应该在这四年里能够找准未来事业发展的方向,要做好学习规划,要有奋斗目标。他说:二十年后,将是你们当中的一位作为优秀校友,站在我的位置作学术报告及对学弟、学妹给予教诲与鼓励,而这种交替的过程,正实现了沈大精神的传承。

链接:马孟龙简介
马孟龙,男,1981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民盟复旦大学文科分委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历史地理、出土文献。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沈阳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指导教师阎爱民教授。2008年至2011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指导教师葛剑雄教授。博士论文“西汉侯国地理”获201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此外还荣获第四届谭其骧禹贡基金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论文类三等奖、上海市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第七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交叉学科类三等奖、第五届谭其骧禹贡基金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专著类一等奖。先后主持教育部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一项。出版学术专著《西汉侯国地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修订本,2021年),历史普及读物《细讲中国历史丛书·秦汉史》,参编《重写秦汉史:出土文献的视野》第六章“政区地理”(陈侃理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文物》《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出土文献》《简帛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历史学、民族学、边疆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出土文献学、历史文献学领域20余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