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门首页
  •   >   校友风采
  •   >   正文
  • 符寒光

    发布日期:2024-03-27    浏览次数:

    符寒光:新型耐磨材料行业的领军者

    符寒光,男,1964年10月生,湖南桃江人,1985年7月毕业于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铸8207班,民盟盟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秉承“诚勤”校训,一直在刻苦钻研铸造技术,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专业高峰。曾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冶金部直属单位十佳青年科技标兵,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金质纪念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至诚至勤 奋力耕耘

    1985年8月分配至冶金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所试制厂综合车间铸造班,实习结束后,1986年4月进入研究所工艺室轧辊组开展轧辊材料和工艺研究工作。首次参与完成的离心铸造高铬铸铁复合轧辊在湘潭钢铁公司线材厂获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小试牛刀,初战告捷。

    1988年9月-1991年3月,在西安公路学院机械系脱产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1991年4月-2000年8月在冶金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第五研究室,主要从事耐磨材料和宝钢引进备件国产化工作,特别是1996年6月-2000年8月担任第五研究室副主任期间,为宝钢2030电镀锌导电辊、1420电镀锡导电辊以及宝钢烧结厂高铬篦条和筛板的国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997年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

    2000年9月-2004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脱产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温耐磨材料研究。2004年4月-2006年2月,2006年3月-2007年9月,分别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9月起,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高性能材料制备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梅花香自苦寒来

    现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铸造分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凝固科学与技术分会理事,中国金相与显微分析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金属学会轧辊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耐磨材料与铸件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铸钢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冶金机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金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钢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铸造》、《China Foundry》、《铸造工程》、《热加工工艺》、《机械工程材料》、《铸造技术》、《现代铸铁》、《工业信息化》和《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等杂志编委。

    承担重要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18项成果通过鉴定。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国外论文216篇,SCI收录225篇,EI收录300余篇,出版《耐磨铸件制造技术》和《高速钢轧辊制造技术》等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175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6项,主持制订冶金行业标准4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 项(2006,排名第二,2010,第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2013,排名第13,2016,第10),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3 项(2005,排名第二,2009,第三,2015,第四),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 项(2010,排名第二)、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2023,2013,排名第三),河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1 项(2023,排名第一),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9,排名第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2012,排名第四,2011年,第一),原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2,排名第五)。全国发明展览会金、银奖各1项(排名第一),中国移动G3杯暨第五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银奖1项(排名第一)。特别在新型耐磨材料组相调控及强韧化和离心复合成形方面具有专长。




    版权所有 沈阳大学合作发展处  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21号